在新修訂的《職業教育法》中,提到將取消初中畢業后的普職分流,但在大多數人看來:似乎說了什么,似乎又什么都沒說!
眾所周知,以往的中考只是能決定學生,能考上一所怎樣的高中,但現在的中考,卻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考上高中,也會因為學歷過低,就業受限。
如果在中考沒有取得優異的成績,將面臨被分流到職高的處境,這也間接成為了廣大家長和學生的一塊“心病”,也是眾多教育改革政策中,還沒正式實施就被質疑的改革政策。
畢竟面對當今社會緊張的就業形勢,學歷太低就會限制今后的發展,這也是家長最不想看到的,如今,中考分流還沒有明確的定論,中考命題又迎來重大調整。
近幾年,國家教育部一直專注于對我國教育領域的改革,并且提出很多相應的教育改革政策,有很多已經達到了顯著成效,比如新模式高考的實施,每年都有新的省市加入。
隨著新高考穩步實施著,教育部將改革重心直接轉向義務教育范圍內的中小學,特別是對于中考的改革措施,更是在“雙減”政策落地后的第一次驗收,既然是驗收,就要有效果。
教育部在發布的文件中,提到了對中考命題的調整,此次中考改革,將是近幾年中最大的一次,針對2022年中考命題工作的通知,有五大重要變革,學生和家長要提前做準備。
其一,堅決執行省級統一命題,簡單來說就是要求各個地區實現全省統一一張中考試卷,哪怕統一同省不同地區存在教材不統一的情況,最遲到2024年也要執行省級統一命題;
其二,取消中考考綱,不再劃分重點,文件中提到:堅決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或考試說明。以前學校老師會按照考綱,詳細講解重要知識點,但政策實施后整本書都是重點;
其三,不能考高中、學科競賽、課外培訓等涉及到的內容,不得超標命題和隨意擴大、壓減考試內容范圍,確保依標命題、教考銜接,防止學生提前學習實現逆襲;
其四,降低“記憶性”內容的占比,側重綜合性試題,不能在試卷上出現偏題或怪題,也就是說想通過死記硬背得高分的學生,要盡早轉變學習方式,更加靈活地掌握各個知識點;
其五,強調閱卷要嚴謹,也就是說主觀性試題將嚴格執行一題多評制度,并且重點強調“一題多評”,這就意味著中考主觀題的分數,將無限趨近于題目分檔的平均值。
妍妍學姐有話說:
在國家教育部對于2022年中考命題的調整,看似加強了中考的考試難度,實際上也是給成績在高中和職高錄取分界線,也就是學生成績中等偏下考高中有機會了。
隨著中考命題的新調整,更加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量,意味著中等偏下的學生,從現在開始,要重點復習書上的課后習題、基礎知識等,很大可能會實現中考超長發揮。
1、抓住課本上的每個細節
不管中考命題如何調整,最終的依據還是課本,所以,對當代學生來說,最重要的就是抓住課本上的每個細節,掌握每個重要的公式,學懂每一個定理或例題。
雖然命題調整后,在試卷上呈現出來的題目會發生很大改變,但終究萬變不離其中的就是基礎知識,學生將所學的課本吃透,才有可能在中考取得優異的成績。
2、養成記錯題本的習慣
學生如果在平時的考試中,真的遇到了連老師都覺得超綱的難題,可以先放在一邊不予理會,但對于中等難度或基礎題,卻要重點記憶,最好一次就充分掌握。
讓學生養成記錯題本的習慣,也是為了方便記憶,畢竟很多時候學過的知識點,可能到了中考前夕復習都涉及不到,這時就需要學生的錯題本,幫助學生回憶可能出錯的知識點。
此次中考命題改革,對初中生和小學生都有很大的影響,特別是現在正在讀初二、初三的學生,面對即將到來的中考、小中考,只有最先做出調整的學生才有機會。
從現在開始距離中考還有50多天的時間,學生想在中考超長發揮,就要放棄對一些難題的攻克,轉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練習,重點在書本上出現過的試題類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