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離中考只剩一個多月了,這是雙減之后的第一次中考,所有人都猜測今年的中考題和以往相比肯定會有很大變化。
教育部網站上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,把今年的中考命題工作進行了明確。
對學生和家長來說,這份文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三點。
關注點一:對命題依據進行了明確。
文件中強調要堅決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或考試說明,嚴禁將高中課程內容、學科競賽試題以及校外培訓內容作為考試內容,必須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命題。
現行的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是2011年修訂的,據教育部教材局田慧生局長介紹今年將出臺新的課程標準,但在新標準出臺之前,還是以2011年的標準為命題依據。
關注點二:對試卷難度提出了要求。
文件中用了一個既要也要的經典語句:既要防止試卷過難增加學生學業負擔,也要避免試卷過易難以體現區分度。
又不能太難,又不能讓大家都考100分,教育部真是操碎了心。
文件中還提出要減少記憶性試題,增加探究性、開放性、綜合性試題,堅決防止偏題怪題。
關注點三:各省(直轄市)統一命題。
文件中提出要力爭在今年實行省級統一命題,最晚不能超過2024年。雖然過去幾年也在提省級統一命題的事,但這份文件中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有些地方早已實現了全省統一命題,比如山西早在12年前就是全省中考一張卷。目前尚未實行全省統一命題的大陸省份共15個,有:浙江、江蘇、內蒙古、黑龍江、遼寧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甘肅、山東。
順便說一句,臺灣省非常聽話,早就實行全省統一命題了。
看完這份文件,我有一個感覺是今年中考的難度會有所降低。
一些地方還存在超標命題、試卷難度不合理等問題。2022年將迎來“雙減”政策實施后第一次中考,做好2022年中考命題工作,對于引導深化義務教育教學改革、促進減負提質、鞏固“雙減”成果具有重要意義。
要是難度不變甚至提高,怎么可能實現減負的效果?難度降低是大概率事件,而文件中又提出要增加探究性、開放性的題目,所以很可能是理科難度降低,文科題目更靈活。
如果單純只是應對中考的話,需要做到兩點:對理科要吃透基礎知識,多做基礎題提高熟練度;文科是拉分的關鍵。
理科難度降低,大家的得分率都會比較高,那么要想考上重點高中,就必須做到幾乎不出錯。上海市這兩年的數學考試,就是數學低難度的典型。
有人隨機調研了2020年上海市中考數學得分在120分以上的5.88萬名考生,結果發現成績高于140分的占45.90%,在131-140分之間的占33.54%,在121分到130分的占20.56%。之所以不統計120及以下的學生,是因為題目太簡單了,考分低于120基本相當于沒學。
同樣是2020年,上海市中考語文得分在120分以上的4.68萬名考生中,成績高于140分的占0.38%,在131-140分之間的占23.97%,在121分到130分的占75.65%。
我把上面的統計數據畫成了圖,從圖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,語文在中考中極具區分度,語文如果能考到130分以上,就能甩掉一大批人,但數學就沒有這種效果。
但是,中考數學簡單并不意味著高中數學就會簡單。許多中考高分的同學上高中后成績一落千丈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數學功底太差。因此中考后必須有意識地查缺補漏,有針對性地做難題進行提高。
所以從功利的角度來說,今后應對中考的方法是:理科多刷題提高熟練度保證少出錯,文科盡量拉分,中考后再提升理科的難度。